这两天,因为徐晓冬与“太极拳大师”魏雷的比试,以及围绕双方对话,各方纷纷登场,一时话题不断。
我们姑且不论太极拳到底是假把式还是真功夫。我们先来看看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
据担任陈氏家族理事会主任的陈毕华老先生介绍,如今所谓的太极宗师多是自封,“陈家收徒,要往祖上查三代,身家不清白的,不会传给他真功夫。”
“如今的太极拳,有些变味道了”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境内,自明朝洪武年间陈家始祖陈卜定居于此遂得名,至今已有800年。陈卜第九世孙陈王廷创太极拳,并传承与沟内,至今400年。如今的陈家沟,拳馆林立,祖祠高耸,一大片与太极相关的产业欣欣向荣,就连村内的理发店,都是“太极理发”,据介绍,整个村子共有400多个教拳的老师,家庭武校更是数不胜数,“这里现在来学拳的人太多了,就连国外也有人慕名而来。”
对于陈家沟来说,能够把太极拳发扬光大,传到国外,是一件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就算是陈王廷或许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闲暇时自创的一门拳法,如今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吸引如此多人习练。然而,作为陈氏家族理事会的主任,陈毕华在看到这种情况后,只是无奈地摇摇头,“太极拳有发展肯定是好事,这些要感谢政府。但如今的太极拳,有些变味道了。”
对整个陈氏宗族来说,太极拳是一门家传拳法,“什么叫家传拳法,那就是传内不传外,只传本姓。”陈毕华说,如今虽然有了不同,太极拳面向了全世界,但传授拳法,依旧是需要讲规矩的,“许多人自以为学到了功夫,其实还不如皮毛,现在外面很多人都说自己是大师,什么是大师?陈长兴是多厉害的高手啊,在我们族谱的记载上,才是拳师,他儿子连拳师都不是,是拳手,现在的大师大多都是自封的。”有许多人曾找过陈毕华,表示现在外面打着太极拳的招牌骗人的太多,陈家沟作为太极发源地,陈毕华作为陈氏家族理事会的主任,无论如何也该管管,“我能怎么办?我管不了。按照我们的祖训,我们只能管自己人教拳,要学陈家拳,要往祖上查三代。假如你和我学拳,我查你的时候不会告诉你,但如果查到你家三代之内有劣迹,那对不起,你学不到真东西了。”
陈家沟“怪现象”:谁挣钱多谁功夫高
作为太极发源地,陈家沟可谓是遍地武馆,满村“太极名家”。用该村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说,乡间随便一个老大爷,也可以背出太极拳的拳经。但那么多“大师”,到底谁有真功夫,谁的功夫最好?
“现在的陈家沟早不是以前了,谁都觉得自己的功夫好。之前也有人这样问过我,我当时就说,谁挣的钱多谁的功夫就高。”一位名叫陈明德的老人这样告诉记者。
陈明德今年已有60多岁,自称是陈氏第十九世世孙,家住“四大金刚”之一的朱天才隔壁。对于如今的陈家沟,老人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陈家沟以前的武风就很盛,解放前有这么一句话,‘喝喝陈沟水,就能抖抖腿’,说的就是我们陈家沟人人都能打拳。”老人表示,和现在的情况不同,当时陈家沟的人单纯是因为好武,所以打拳的人多,“现在都是冲着钱去的,练拳练拳重在练,陈氏太极拳想要入门,再有天分也要三年时间,但是现在的人,别说三年入门,就是在这学了三个月,也能回去开拳馆,教徒弟了。”
关于如今的陈家沟太极拳谁功夫最高,老人表示没个标准,“要说功夫高,谁都不服谁,就是我们当地人也没个准,反正都觉得自己功夫高。”当记者询问他“四大金刚”时,陈明德意味深长地表示,出名不一定就功夫高,“有名不一定要有功夫,但你要会说,会宣传,我就知道我们村还有几个老人是有真功夫的,真的是有内功,但他们就没名气,说出来也没人知道。”陈明德说,如今的陈家沟早就和以前不一样了,“谁的功夫高,就看谁挣的钱多!”
对于这个现状,记者也询问了陈毕华老先生,他并没有回应,只是表示,如今的陈家沟有很多人都在靠着太极拳吃饭,“以前练拳,不能换吃的,现在练拳至少能养活自己,其实也很好,太极拳的发展需要名人的推动,也需要‘四大金刚’。对于陈家沟来说,对于陈式太极拳来说,只要传承别断了就好。”
“真正的太极拳已经没了”
太极一词,出自《庄子·大宗师》,太极之理见于《周易·系辞》,很多人说太极拳是道门一派,也是由此而来,但与张三丰无关。
“太极拳有史料记载的,是出自陈家沟,创自陈王廷。”陈毕华是陈氏家族理事会主任,同时也是陈氏太极拳文化研究协会的会长。对于陈家沟来说,太极拳是面子,也是里子,但如今,只剩下了面子,“真正的太极拳,解放以后就已经断了。”
按照陈毕华的说法,当初的太极拳,是一门杀人技,而如今更多的是强身健体。
陈氏太极拳发展史
陈氏太极拳由明末清初的陈王廷所传,系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第九世孙。
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即今晋城)东土河村,后迁山西洪洞县。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又被迫迁至怀庆府一带。他和其他移民一道,清除了腐尸烂骨,割去了荆棘野草,筑土为墙,结草为舍,住了下来。因陈卜为人忠厚,又略精拳械,深为邻近乡民敬重,故将其新立的新村,呼为“陈卜庄”(即今温县北冷乡的陈卜庄)。过了两年,陈卜因嫌这一带地势低洼,土地盐碱,又将全家迁到清风岭上的常阳村。时间长了,陈氏人丁繁衍,又以家传武术出名,村中又有一条南北向大沟,所以常阳村便逐渐易名为陈家沟。也就是说陈家祖传就是学武的。
陈王廷(约1609年)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从现有的陈王庭的《长短句》中,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廷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镇压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所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
陈氏太极拳传到陈家第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他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沟的独得之秘--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的杨福魁(露禅),由此衍生出了杨氏太极拳,同时也开启了太极拳史上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时期。
此外,同为陈氏第十四世的陈有本(1780-1858),他除完整保留并传下了祖传拳架外(后人称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创新。他在教授族侄陈耕耘时(因其父陈长兴常年在外保镖,而求教于陈有本),为使耕耘早日功夫上身,将架型予以放大,突出爆发力,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大架拳法(后人也称为大圈)。大架拳法后由陈耕耘一支传下,传到十七世陈发科广授门徒,使大架拳法得以光大海内。
陈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的区别
杨露禅艺成时,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 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也就是说杨氏太极拳或者之后民间流传的杨氏太极拳多为改良版的太极拳,也可以说花架子更多一些。
具体而言
一、姿势动作的区别
陈氏太极拳有以下特有的动作:金刚捣捶,懒札衣,掩手肱捶,伏虎势,悬脚灵(即二起脚),兽头势,雀地龙,朝天蹬,当头炮......等等。还有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如扫堂腿,旋风脚,摆脚跌叉等。此外,还有为数教多的单震脚及双震脚等动作,有不少动作和长拳动作近似,因此,有人把它误认为是少林拳。
杨式太极拳有以下一些特有动作:揽雀尾,搂膝拗步,搬拦捶,抱虎归山,倒撵猴,左右分脚,左右打虎势,玉女穿梭,扇通背......等。全套动作中没有震脚,腾空跳跃虚坐到地等动作。
二、在用劲方面的区别
陈式太极拳对于用脚,发拳等动作都要求刚柔相济,也就是在全身关节放松,肌肉也不紧张的原则下,能打出刚劲(寸劲)来。劲以腰脊发出,蓄劲时要缓,发劲时要快,凡环形或弧形动作都·要求使出螺旋形的缠丝劲。
杨氏太极拳对每一动作都要求轻灵,沉着,轻松柔和,用意不用力,动作的速度要求均匀,不缓不急,如行云如水一样。凡环形或弧形动作不作螺旋形的缠丝劲。
总体而言,练习陈氏太极拳对姿势动作或呼吸匀动等要求都很高,学起来较难,杨氏太极拳因它的套路轻松灵活,舒展大方,不用刚劲,没有跳跃,劈叉等较难动作,特别适合体力较差,中年,晚年及脑力劳动着练习。因此目前普遍流行的都为杨氏太极拳。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4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
传统武术是花架子吗?
这是目前很多人,特别是一些知识小白对传统武术的认知,但首先我们明确传统武术是为了生存、杀敌而衍生出来的或者说由古人创立的,这一点从陈氏太极拳的始祖陈卜和创立者陈王廷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此外杨露禅被称“杨无敌”,那肯定也是一招一式打拼出来的,而这种打拼肯定也不是摆摆花架子就可以完成的,毕竟是教授王公贵族,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混饭吃的,也很容易被别人抢了饭碗。因此传统武术肯定不是花架子,花架子如何保命活命,上阵杀敌, 行内公认的传统武术就是杀人技,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随着热兵器的兴起,特别到了现代,传统武术相比枪、炮等,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所以才逐渐被遗忘乃至失传。
离我们最近的武术名人应该是李小龙,你觉得他创立的截拳道是花架子还是杀人技?
文 | 长见识 偶拾
https://leshipai.taobao.com/
长按复制访问
如果您期望开阔视野、找寻灵感、积累火花
如果您期望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
如果您期望能为家人指点迷津、拓展发展空间
。。。欢迎关注长见识
尽心尽力,挖掘最有价值的见识信息
微信公众号:Welcome-newinfo
觉得内容不错的话,请分享给朋友们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